近期有觀點指,日本吸煙率在過去30年大幅下降至14.8%,並將此歸因於「政策與替代品」雙管齊下,尤其暗示加熱煙等產品對降低紙煙銷量有正面作用。然而,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曾引述一項日本大型研究指出,加熱煙非但無助戒煙,反而可能成為煙民戒煙的絆腳石,並增加復吸風險。 日本研究反駁「加熱煙助戒煙」謬誤 坊間流傳加熱煙草產品(加熱煙)能幫助戒煙的說法,但一項在日本進行的大型縱向研究徹底駁斥了此觀點。該研究追蹤了超過7,000名成年吸煙者,數據分析結果令人警剔: 降低戒煙成功率:在每日吸食超過20支傳統捲煙的煙民中,同時使用加熱煙的人,在一年後成功戒掉捲煙至少一個月的機會,比不使用加熱煙的人低約40%。 阻礙年輕人戒煙:在20至29歲的年輕煙民群體中,使用加熱煙的人成功戒掉捲煙六個月的機會大幅減少44%。 增加復吸風險:對於已戒煙人士而言,使用加熱煙會成為復吸的誘因。研究顯示,使用加熱煙的已戒煙者,一年後重新吸食捲煙的機會高出39%。對於已戒煙超過一年的群體,此風險更激增至54%。 研究明確指出,加熱煙並非有效的戒煙工具。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強調,真正循證有效的戒煙方法是戒煙輔導和尼古丁替代療法等。 日本「分流式吸煙」未必適合香港 過去30年間,日本透過一系列政策推動,包括《健康增進法》限制室內吸煙、加強設立戶外指定吸煙區等,確實令其吸煙率大幅下降。然而觀察人士認為,這樣的「分流式安排」未必適合香港公共衞生政策環境。坊間以為「設立吸煙區和引入替代品有助控煙」的說法,從公共衞生角度而言是欠缺根據甚至適得其反:「如果誤以為加熱煙是戒煙工具,而在社區推廣或放寬相關規管,將破壞政府多年來推行的控煙成果。」 同樣,日本於2020年修訂的《健康增進法》雖在學校、醫院等場所全面禁煙,卻容許餐飲店等設置獨立吸煙室,這與香港力求的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嚴格標準亦有差距。 雖然日本整體吸煙率下降是事實,但將功勞歸於加熱煙的普及,顯然是忽略了其對戒煙的負面影響。專家指,香港應借鑑日本的科研數據,堅定現行的控煙政策,警惕任何試圖美化新型吸煙產品的論述,並繼續以循證醫學為基礎,推動市民選擇真正有效的戒煙服務,邁向無煙城市。